健康促進
健康科普丨高血壓患者務必做好血壓監(jiān)測
近年來,我國高血壓的患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,且發(fā)病年齡趨于年輕化。然而,在現實生活中,仍有很多人對高血壓的認知程度差,服藥順從性、治療率、控制率及居家健康檢測不足,血壓控制不理想,甚至導致高血壓危象及心血管意外的發(fā)生。因此,了解高血壓的相關知識,避免高血壓危象及心血管意外刻不容緩!
高血壓的診斷標準,控制目標:
2023版《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》將高血壓定義為: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,在診室測得血壓大于140/90mmHg。
控制目標:對于80歲以上的老年高血壓病人,推薦降壓目標為150/90mmHg;65-79歲無合并癥老年高血壓病人,推薦降壓目標為140/90mmHg以下,如能耐受,理想目標血壓為130/80mmHg以下。
高血壓發(fā)病相關因素:
1遺傳:高血壓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。
2環(huán)境因素:攝入過多鈉鹽、蛋白質、脂肪、飲酒及葉酸缺乏與高血壓發(fā)病呈正相關,從事精神緊張度高的職業(yè),長期生活在噪聲環(huán)境中,吸煙也與高血壓發(fā)病呈正相關。
3其他:超重和肥胖、藥物影響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。
什么是高血壓危象
指在某些誘因作用下,血壓在數小時或數天內急驟升高超過180/120mmHg,同時伴有進行性心、腦、腎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現,如高血壓腦病、急進型或惡性高血壓、顱內出血、腦梗死、急性左心衰、急性冠脈綜合征、主動脈夾層、急性腎衰竭等,包括高血壓急癥和高血壓亞急癥。
高血壓危象臨床表現:
一般表現:發(fā)病迅速,出現頭痛,頭暈,氣短,出汗,手足發(fā)抖。
靶器官損害表現:
1神經系統:劇烈頭痛、煩躁、意識模糊、噴射狀嘔吐、頸項強直、視物模糊、偏癱,抽搐等。
2急性肺水腫:突發(fā)呼吸困難、端坐呼吸、發(fā)紺、咯粉紅色泡沫痰。
3胸痛,腹痛:引發(fā)冠脈痙攣導致胸痛,多發(fā)生心絞痛、心肌梗死,撕裂主動脈內膜導致主動脈夾層,影響腹腔動脈、腎動脈血流時會出現腹痛。
4腎功能損害:血壓急劇升高腎臟血流供應障礙出現少尿無尿。
5眼底改變:視網膜小動脈痙攣出現視網膜水腫、脫離、出血、視物模糊、失明。
6嗜鉻細胞瘤危象:常表現為頭痛,心悸,多汗,血壓高低交替出現。
高血壓病人應按時按量服藥,做好居家監(jiān)測,并務必注意低鹽低脂低糖飲食,戒煙戒酒,適當運動,科學減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