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院醫(yī)師規(guī)范化培訓
【醫(yī)者感悟】心有多大 舞臺就有多大——兒科規(guī)培醫(yī)生王岳卉參加第二屆遼寧省住院醫(yī)師大賽有感
在市中心醫(yī)院規(guī)范化培訓的第15個月,我有幸代表兒科基地學員,參加了第二屆遼寧省住院醫(yī)師大賽,從集中準備到正式比賽約一周的時間里,我收獲良多??催^全省21支參賽隊伍的精彩“表演”,賽后站在臺上合影的一瞬間,心底突然想起那句話:“心有多大,舞臺就有多大;夢有多遠,人生就有多遠!”
人生是一個大舞臺,每個人都是主角,你的舞臺有多大,能被多少人接受,就要取決于你的理想和信念。我想,三年住院醫(yī)師規(guī)范化培訓是我從醫(yī)生涯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,從理論知識到技能操作,從醫(yī)患溝通到以人為本,這無疑是我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住院醫(yī)生的必經之路。
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。在我市衛(wèi)生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,經過我院兒科基地負責人于鳳麗主任、教學主任單暉的傾力指導,由科教科孟淑英科長親自帶隊,并在兒科各病房主任及我院內外科的監(jiān)督幫助下,我們做到了“賽出風采,賽出水平”。一遍遍的修改教案,一次次的完善模擬,每一個細微的語氣,每一次舉手投足,幾天的披星戴月,領導始終和我們參賽老師、隊員在一起。就是這種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的精神擰成了一股繩,讓我們兒科隊教案成績榮獲兒科組第一、全省第二的好成績,兒科隊斬獲第二屆遼寧省住院醫(yī)師大賽三等獎。
當然,沾沾自喜從來不是兒科人的特點,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我們奉行的信條。全省有21支參賽隊伍參加了這次大賽,包括中國醫(yī)科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、中國醫(yī)科大學附屬盛京醫(yī)院等這樣的傳統(tǒng)強隊,和全力準備的各市中心醫(yī)院隊伍。你若問我參賽收獲和心得體會,又何止是一點點呢?觀摩其他隊伍比賽,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盛京醫(yī)院內科代表隊,深入淺出的把心房顫動病例的一次住培查房呈現在我們面前。學科前沿知識的應用,隨機應變的能力,生動靈活的表現手法,都是我們參加大賽的收獲。怎樣把這次難忘的經歷真正總結升華并轉變成我自己的東西?這是一個值得花長時間去思考的問題。
腹有“詩書”氣自華,那些比我們優(yōu)秀的醫(yī)生,沉淀了一肚子的醫(yī)學知識在賽場上就是最好的外放。參賽教師的和藹可親,娓娓道來,始終將人文關懷融入到最普通的查房中去,是取勝的鑰匙。成功者從來都平易近人,這是省內內外婦兒領域知名專家們組成的評委組給我最直觀的印象,我想,他們賽后給予我們的精彩點評就是我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吧。
作為一名基層醫(yī)院的兒科住院醫(yī)師,這次大賽奉行的“以患者為本”是我參賽后需要落實到每天基礎工作中去的。決賽中設置了“臨時插曲”,突然出現的“不配合治療”的“患者家屬”為決賽增加了難度,看決賽隊伍怎樣“渡過難關”,讓我們在津津樂道中有所感悟。
入冬以來,我院兒科患者量急劇上升。雖然接收診治患者是我們每天要做的習以為常的工作,但對于小患者和家屬來說“生病住院”卻是一次最令人擔心煩躁的經歷。在嘈雜的兒科病房走廊里,面對患者家屬的反復詢問和不理解,“換位思考”是兒科醫(yī)生最簡單也是最困難的工作重點。
“心有多大”指的是心能認識多少。我太年輕,必須不斷地以理論知識充實自己,通過參加各類比賽鍛煉自己,才能放寬眼界。林清玄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:一個人走向三個正在砌磚的工人,問他們在做什么。第一個工人回答道:“我在砌磚?!钡诙€工人回答道:“我在砌一面墻。”第三個工人則喜悅地說道:“我在蓋一座高樓。”第一和第二個工人的回答都很表面化,大家都看得出他們是在砌磚、砌墻。唯獨第三個工人的回答讓人覺得很是絕妙。大家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他在砌墻而已,而是看到了他那遠大的理想。我每天的工作很樸素簡單但我把它看作是“蓋高樓的過程”,我的理想很平凡但也偉大,就是想成為一名優(yōu)秀的兒科醫(yī)生,為山城本溪兒童的健康貢獻力量。
感謝中心醫(yī)院的領導,在住培期間給了我這樣難能可貴的參賽經歷,我一定加倍努力,不忘初心,珍惜我的“舞臺”,珍惜我能夠學習完善自己的每一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