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管理
《中國公民中醫(yī)養(yǎng)生保健素養(yǎng)》解析三十八
三、常用養(yǎng)生保健內容
(三十二)體質養(yǎng)生:根據不同體質的特征制定適合自己的日常養(yǎng)生方法,常見的體質類型有平和質、陽虛質、陰虛質、氣虛質、痰濕質、濕熱質、血瘀質、氣郁質、特稟質九種。
體質養(yǎng)生是根據個體在形體、功能、心理上存在的特殊性,即體質,采取保持或增進健康的活動。體質影響人對環(huán)境的適應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,以及發(fā)病過程中疾病發(fā)展的傾向性和治療效果,從而使得人體的生、老、病、死等生命過程帶有明顯的個體特異性。體質對疾病的診斷、治療、預防以及養(yǎng)生保健均有重要意義。體質養(yǎng)生的方法講究因人而異,辨體施養(yǎng)是體質養(yǎng)生的重要原則。
從本期開始,我們將就不同體質的養(yǎng)生方法做簡單的介紹:
1.平和體質養(yǎng)生
平和體質是指陰陽平和,臟腑氣血功能正常,先天稟賦良好,后天調養(yǎng)得當的個體體質,即一般健康人的體質狀態(tài)。
(1)體質特點
體型勻稱健壯,面色紅潤,有光澤,頭發(fā)潤澤而稠密,富有光澤和彈性,目光有神,鼻色明潤,嗅覺通利,純色紅潤,無口腔異味。舌質色淡紅,舌苔薄白,食欲、睡眠良好,大小便正常,脈和而有神。精力充沛,不容易疲勞,對寒熱均有較好的耐受力。平時患病少,肌肉結實,即便得病也能較快恢復。性格隨和開朗,樂觀積極,對自然環(huán)境和社會環(huán)境的適應力較強。
(2)發(fā)病傾向
平時患病少。由于平和質的人體內陰陽平和,不需用藥物來糾正陰陽的盛衰,如果用藥物反而容易破壞陰陽平衡。所以,平日養(yǎng)生保健適宜飲食調理,不宜采用藥補。平和質的人還應該注意順應自然界的四時陰陽變化,防止外邪的入侵。
(3)飲食調養(yǎng)
飲食宜清淡平和,不宜有所偏嗜,否則會破壞身體內環(huán)境的平衡。可酌量選用具有緩補陰陽作用的食物以增強體質,如粳米、薏苡仁、豆豉、韭菜、甘薯、南瓜、銀杏、核桃、龍眼、蓮子、肌肉、牛肉、羊肉等。
春季宜食辛甘之品以幫助陽氣升發(fā),如韭菜、茼蒿、香菜、豆豉、蘿卜、棗、豬肉等,不宜食酸收之味。
夏日宜多食辛味助肺制心之品,且飲食宜清淡,不食肥甘厚味,宜食菠菜、黃瓜、絲瓜、冬瓜、桃、李、綠豆、雞肉、鴨肉等。
秋季宜食性潤之品以生津液,如銀耳、杏、梨、白扁豆、蠶豆、鴨肉、豬肉等,不宜食辛散之品。
冬季宜食溫補之品以保護陽氣,如大白菜、板栗、黑豆、棗、刀豆、羊肉、豬肉等,不宜食寒涼之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