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促進
健康養(yǎng)生丨倒春寒如何應對
倒春寒,是指春季氣溫回升后,又突然遭遇冷空氣侵襲,氣溫大幅下降冷熱交替無常的現(xiàn)象。這不僅讓人在穿衣上措手不及,還會對健康產(chǎn)生諸多影響。其間,做好養(yǎng)生工作十分關鍵,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養(yǎng)生方法。
一、春捂有講究,護住陽氣根基
中醫(yī)認為,人體陽氣與自然界陽氣相通,春寒時陽氣初升且稚嫩,易被寒邪損傷?!按何妗笔顷P鍵,不能過早脫掉厚衣物。重點捂住頸、腰、腹、足等部位。不要過早脫掉冬衣,尤其是老人、兒童和體質(zhì)較弱者。
一般來說,日平均氣溫在15℃以下,或早晚溫差大于8℃時,都需要繼續(xù)“捂”。但“捂”也要適度,避免捂出一身汗,反而容易著涼。
二、飲食調(diào)養(yǎng),滋養(yǎng)陽氣
1.溫熱食材驅(qū)寒:多吃溫熱性食物能溫煦身體、驅(qū)散寒氣。如燉煮羊肉湯,加些生姜、當歸,既能暖身,又能補氣血;還可食用紅棗,補中益氣、養(yǎng)血安神,或與桂圓、枸杞一起泡茶,能增強身體抵抗力,抵御寒邪。
2.多吃應季蔬菜助陽氣升發(fā):春季應季蔬菜如韭菜、春筍、菠菜等,對身體有益。韭菜被稱為“起陽草”,能助陽氣升發(fā),炒雞蛋或包餃子都不錯;春筍可清熱化痰、益氣和胃,促進新陳代謝,幫助身體適應季節(jié)變化。
3.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(zhì):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,如菠菜、西蘭花、橙子、草莓等,它們富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E、胡蘿卜素等抗氧化物質(zhì),以及鈣、鐵、鋅等礦物質(zhì),有助于增強身體的抵抗力,預防疾病。
4.避免生冷食物:減少食用生冷食物,如冰激凌、冷飲、生魚片等,以免損傷脾胃陽氣,影響消化功能。
三、運動適度,喚醒陽氣
1.選擇較為溫和的運動: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極拳、八段錦等,既能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增強身體的御寒能力,又不會因過度出汗而導致身體受涼。
2.注意運動時間和強度:盡量選擇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之間進行運動,此時氣溫相對較高,陽光充足。運動強度要適中,以微微出汗為宜,避免過度勞累。運動后,要及時擦干汗水,更換干燥的衣物,防止受寒。
四、早睡早起,作息規(guī)律
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,早起則有助于陽氣的升發(fā)。人體也需要順應自然規(guī)律,每天應保證7~8小時的睡眠時間,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,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,保證充沛的精力,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。
五、調(diào)節(jié)情緒,保持樂觀
倒春寒天氣容易使人情緒低落、煩躁不安。不良情緒會影響人體的內(nèi)分泌系統(tǒng)和免疫系統(tǒng),降低身體的抵抗力。因此,要學會調(diào)節(jié)自己的情緒,保持樂觀、積極的心態(tài)??梢酝ㄟ^聽音樂、閱讀、與朋友聊天等方式來舒緩壓力,放松心情。此外,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,如踏青、賞花等,也能讓身心得到愉悅,緩解不良情緒。
六、經(jīng)絡穴位按摩,激發(fā)身體能量
每天花幾分鐘按摩足三里、關元、氣海等穴位,能激發(fā)經(jīng)絡氣血運行,增強身體陽氣。足三里是養(yǎng)生大穴,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處,用拇指按揉,每次10~15分鐘,能調(diào)節(jié)脾胃功能,增強消化吸收能力;關元穴在臍下三寸,氣海穴在臍下一寸半,按摩這兩個穴位可培補元氣、益腎固精,讓身體更有抵御寒冷的能力。
上一篇: 科普在線丨隱匿的視力殺手,消失的閃光感
下一篇: 科普在線丨惱人的疼痛要及時治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