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管理
【健康管理】《中國公民中醫(yī)養(yǎng)生保健素養(yǎng)》解析三十七
三、常用養(yǎng)生保健內容
(三十一)經穴養(yǎng)生:根據(jù)中醫(yī)經絡理論,按照中醫(yī)經絡和腧穴的功效主治,采取針、灸、推拿、按摩、運動等方式,達到疏通經絡、調和陰陽目的的養(yǎng)生方法。
2、時令養(yǎng)生保命之穴
1春季保肝重穴——太沖穴、魚際穴、太溪穴
春季溫燥多風,肝易受損,容易得肝病,中醫(yī)肝病的主要癥狀是眩暈,與西醫(yī)高血壓、腦中風之類的疾病類似。因此,春季要注意養(yǎng)肝,每天堅持按揉兩次太沖穴、魚際穴、太溪穴,可充分保護肝體。
【方法】:早上起床,先按揉肝經上的太沖穴、肺經上的魚際穴和腎經上太溪穴各3分鐘;晚上臨睡前,先用熱水泡腳,然后依次按揉魚際穴、太沖穴、太溪穴各3分鐘,還可以加肺經上的尺澤穴。
2夏季養(yǎng)心大穴——陰陵泉穴、百會穴、印堂穴
夏季多暑濕,心易受損。一旦心氣受損,邪熱內陷,可能出現(xiàn)中暑休克、氣短、乏力以及各種皮膚病。每天堅持按揉陰陵泉穴、百會穴、印堂穴,可以振奮陽氣,使身心清涼,安然度夏。
【方法】:每天按揉陰陵泉穴、百會穴、印堂穴,不拘時間,每穴3-5分鐘。
3秋季護肺寶穴——魚際穴、曲池穴、迎香穴、合谷穴
秋季的經穴養(yǎng)生要分前、后階段:
秋季的前半季溫燥彌漫,如果不注意,很容易出現(xiàn)鼻干出血、干咳,甚或咳血絲,容易發(fā)生呼吸道疾病。每天堅持按揉肺經上的魚際穴、曲池穴、迎香穴,可以滋養(yǎng)肺氣,有效預防鼻炎、咳嗽等難以治愈的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。
【方法】:每天不拘時間,掐揉兩側魚際穴3分鐘;用對側拇指按壓曲池穴,有脹感后向外拔出;雙手按在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上,往上推或反復旋轉按揉2分鐘。
秋季的后半季涼燥橫行,此時應采取溫潤之法。除按揉肺經上的魚際穴和大腸經上的迎香穴外,還要加大腸經上的合谷穴。
【方法】:每天早上出門前,先按揉兩側迎香穴至鼻內濕潤。全天不定時地按揉兩側的合谷穴和魚際穴,每次每穴不得少于3分鐘。
4冬季補腎要穴——陰陵泉穴、關元穴、腎俞穴
冬季的經穴養(yǎng)生要注重南北之別:
南方多寒濕,應以溫陽化濕為養(yǎng)生原則,每天堅持刺激陰陵泉穴、關元穴、腎俞穴,可以固護陽氣。
【方法】:每晚艾灸關元穴5分鐘后,喝一杯溫開水;再在兩側腎俞穴上拔罐5分鐘,起罐后按揉2分鐘,每周拔罐2-3次即可。每天堅持按揉陰陵泉穴3分鐘。
北方多寒氣,應以溫陽滋陰為養(yǎng)生原則,應選關元穴、腎俞穴、太溪穴。
【方法】:每晚臨睡前1小時,先泡腳20分鐘,然后按揉兩側太溪穴,每穴5分鐘;然后艾灸關元穴5分鐘,再艾灸兩側腎俞穴5分鐘。